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采取果斷措施,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譜寫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為我國疫情防控的階段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此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預防、布控及治療等方面的種種問題,也折射出我國醫學教育在教育理念、培養方式、學科體系等方面的短板,需予以重視和優化。
筆者認為,我國醫學教育短板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我國醫學教育缺乏系統性的頂層設計。長期以來,我國醫學教育中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分化嚴重,公共衛生教育理念薄弱,公共衛生話語權弱,忽視醫學生大健康人文素質的培養,由此帶來我國在應對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中存在預防能力弱化、教育定位偏差、學科特色弱化等短板問題。其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我國現有醫療衛生人才的層次結構和質量水平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離“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人才培養理念和現實需求還有較大距離。例如全科醫生數量缺乏,小專業學科力量薄弱,醫學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稀缺等,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再次,人才評價制度的科研導向嚴重。醫學人才培養過分注重科研導向,學術造假現象嚴重,傳統考核體系片面追求科研成果,醫學教育偏離重心。最后,中西醫結合阻力大。近年來,中醫學發展乏力,中西醫學隔閡嚴重,較難發揮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
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當下,補齊我國醫學教育短板是當務之急。
筆者建議:一要持續完善醫學教育頂層設計,充分體現“大健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健康中國2030戰略布局下,提高醫學教育質量要在優化學科課程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夯實醫學院?;A教育,體現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全面性。一方面要加強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教育,將公共衛生預防理念融入醫學教育體系,強化公共衛生課程設置和實踐教育,加強醫學生公共衛生知識的普及教育,強化醫學生防疫抗疫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全科醫學教育教學,以政策引導院校調整辦學定位,重視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樹立“以健康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造本土化的全科醫學教育生態環境,提高培養質量。還要加強醫學生的中醫藥自信教育,積極發揮中醫藥在醫學領域的專業特長,重視中醫學知識傳授,挖掘中醫藥防病、治病、康復功能,發展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探索蒙、藏、苗、彝等民族藥,進行藥理驗證,促進民族藥產業發展,實現中西醫有機結合。
二要持續促進醫學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對接,充分適應高質量醫學教育特點,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醫學教育培養高質量醫學人才隊伍,積極響應社會訴求,既要滿足龐大的健康需求群體,又要滿足醫學尖端人才的發展需要。要創新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與時代要求、成才規律緊密契合。醫學本科教育強調核心素養,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強調科研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強調培養崗位勝任力。做深做實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做細做好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相結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培養醫學生綜合素養。還要優化醫教協同三段銜接的教育培養體系,完善醫學人才鏈。加強緊缺醫學人才培養,構建“招生—培養—就業”三級聯動機制,強化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完善全國統一的培訓基地認證和動態定期評估管理,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加強醫學繼續教育。更要探索專業融合、實踐復合的卓越醫生人才培養。增加高水平大學醫學院招生規模,注重多學科交叉培養,打通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等基礎課程教育,完善醫學生通識課程體系和知識能力結構。試點推進高水平醫學院“4+4”學制醫學教育改革,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三要持續優化健康人力資源管理評價體系,充分契合全民健康醫學發展內在規律,全力支撐“健康中國”建設。要不斷加強健康人力資源過程管理,把握醫學教育“以人為本”的基點,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人力保障。應注重醫學人才評價的實踐導向,糾正科研導向的評價體系。進一步落實教育部、科技部《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堅決破除科研評價中論文“SCI崇拜”,大力推進科研成果評價制度改革,設立涵蓋不同年齡階層的學術委員會,遵循小同行評審原則,開展學術成果綜合定性評價。與此同時,應完善人才使用激勵政策。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堅持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要擴大醫療衛生機構人事自主權,形成科學有效、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要探索醫學職業新業態,創新醫生集團、簽約服務等新模式。此外,應推行全民健康教育,加強醫學普適教育,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優化應急實操、傳染病學相關課程,積極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進而提高全社會醫學認知水平和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來源:光明日報
請進入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
參展請聯系
聯系人: 羅小姐
聯系人: 謝小姐
聯系人: 周小姐
聯系人: 陳小姐 |
參觀請聯系
聯 系 人: 謝經理 (Nora,Xie)
聯 系 人: 黃經理 (Flower,Huang)
觀眾部郵箱: visitors@ihe-china.com |
媒體合作請聯系
聯系人: 常小姐 |
人民幣收款帳戶
名 稱: 廣州市億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
預訂酒店請聯系
聯系人: 謝小姐 |
廣州市億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電 話: 020-8852 18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