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吳曉波頻道今天發布的音頻內容《大健康將超越房地產,成為天字第一大行業》:在過去我們發現一個情況,各省發布了重大項目2020年計劃清單。到今天為止算了一下,全中國包括上海、湖南、江蘇、福建、黑龍江,都公布了2020年重大項目計劃清單,加在一起10個省市會投資多少呢?
24.5萬億元 這應該是1978年以后,當年度公布的最大的一個基礎建設的規劃。這個規劃之前相比,比如2015年的那次投資,比如說在2010年的那次4萬億計劃,比2004年的時候鋼鐵水泥的投資行業的投資?;旧贤兜氖鞘裁茨??投的是基礎建設設施,比如說地鐵、高鐵、交通設施。
今年這些項目還是有,但是還增加了一些新的項目例如5G,還有醫療公共資源設施的建設,例如醫院。醫療設施是大規模的投資,這一部分投資金額會很大,所以未來大健康產業會成為特別重要的產業。
2019年中國的大健康就公共健康醫療整體市場規模在8萬億元左右,到了2029,十年后這個行業的規模會達到16萬億元。(單位:人民幣)
今天中國的天字第一號產業是地產,房地產行業去年13萬億,也就是說10年后大健康行業的資產規模會超過房地產,成為天字第一大行業。
2017年12月,恒大健康集團在廣州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將醞釀許久的“恒大養生谷”正式推出,旨在打造恒大標準下的養生勝地。
此外,雷軍打造了身體健康監測的小米手環、小米體重計,探索大健康數據;騰訊整合執業醫生資源,上線健康咨詢業務;百度也開發了百度健康……各行各業大佬紛紛通過自建或投資并購、跨界合作等形式殺入大健康這片戰場。
未來健康事業,將是人人都需要的事業。真正從事這個領域的人,都將為社會提供幫助,成為人們的福星。新的模式正在形成,成為傳統醫療的補充和部分替代。
2018年,大健康產業會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直銷也會伴隨大健康產業逐步壯大, 在未來的幾年,互聯網+直銷大健康將會迎來井噴式發展。
2020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3.4萬億元
人口老齡化使養老產業受益,以每位老人每年消費1萬元計算,目前養老產業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
根據全國老齡辦數據,2020年全國60歲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為17%。從2015年到2020年間,隨著經濟發展、國人養老觀念的改變,老年人消費水平也將有所提高,以GDP增速作為老年人均年消費金額增長率計算,假設未來五年GDP復合增長率為6.5%,那么到2020年,則每位老人每年消費金額約為1.37萬元,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3.4萬億元。
面對超2萬億市場規模,企業可以重點關注養老地產、養老服務、養老金融保險、養老日用品、養老娛樂以及養老教育六大領域。
健康管理超500億市場空缺有待填補
我國健康管理市場潛在規劃大約600億元,而現階段僅完成了30億左右,超過500萬市場空缺有待填補,健康管理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其中體檢中心、體外診斷、微量元素檢測、生殖健康、中醫養生、月子中心和康復中心成為最具投資潛力的領域。
健康管理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市場認知度低,一些健康管理理念還不能被公眾普遍接受,行業總體來說盈利水平較低,但健康體檢等細分領域盈利狀況較佳。隨著人們對健康管理認識的不斷深入,將翹起一塊巨大的市場。健康管理門檻適中,對資金、技術無嚴苛要求企業應當盡早布局。
未來十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8萬億元
商業醫保是朝陽產業,醫療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場規模達到千億級別,預計未來十年有望達1.8萬億元。
隨著政府對大病醫療保險建設的推進,大病醫療保險的保費出現爆發式增長,2015年上半年大病醫療保險保費約172億元,已超過2014年全年的156億元。在大病醫療保險領域,中國人壽和人保集團基本瓜分了整個市場,中國人壽占據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人保集團緊隨其后2014年全年市場份額為42%,2015年上半年提升至45%。
2019年醫療美容達到1100億元的規模
2015年中國整形手術占據了全球總量的16%以上,成為全球第三整容大國。女性是醫療美容主力軍,占消費者83%,而且醫療美容消費群體年齡年輕化趨勢明顯。
2009-2015年,我國醫療美容保持15%的年復合增長速度,其中非手術醫療美容增速高于全行業整體,達到18.9%,手術醫療美容增速只有10.7%。我國醫療美容服務行業高度分散,有超過24000家醫療美容機構及診所。
公立醫院醫療美容科室占據市場份額的34%,民營單店經營占26%,民營連鎖經營占21%,還有19%為非法美容沙龍。
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呈指數增長態勢
近幾年,國內在線醫療發展迅速,2014年在線醫療市場規模為108.8億元,2015年市場規模超170億元,預計未來3-5年將有望突破500億元。
2010年之前,在線醫療領域獲投資非常少,2010年之后開始呈幾何級數增長態勢,投資規模增長迅速,且投資輪數多為種子天使輪??梢?,我國在線醫療行業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成長期。
未來五年養生旅游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級
養生旅游占總旅游交易規模的1%左右,2015年中國旅游市場總交易規模為41300億元,養生旅游的交易規模約為400億元。
現階段,養生旅游市場擁有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發展空間巨大。未來五年養生旅游的市場規模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年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左右。2020年市場規模將在1000億元左右。養生旅游作為大健康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復合型產業,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未來五年智慧醫療年復合增長率或在30%左右
我國約47%的醫院已經制定全面信息化規劃,約95%的醫院制定了部分或全面的信息化發展規劃。目前國內人均醫療信息化投入約為2.5美元,相比美國人均醫療信息化近85美元的水平,僅為美國的3%。2015年我國智慧醫療的市場規模約為260億,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或在3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1000億元。
醫院信息化(智慧醫院系統)、區域醫療信息化(區域衛生系統)、健康管理信息化(家庭個人健康管理)是智慧醫療最重要的三個子板塊,共同組成了智慧醫療的金字塔。
這三個部分環環相扣,為原本封閉在醫院中的醫療資源和信息向個人的流通提供了實際方案。
在這三個子板塊中,醫院信息化發展相對最為成熟,目前國內市場規模約70億元;區域醫療信息化次之,目前正處于快速成長期,目前國內市場規模約17.5億元;個人和家庭健康管理則是處于雛形階段,目前國內市場規模約20億元。但相對海外市場來說,國內各板塊均處于擴容階段,市場空間巨大,尤其是健康管理模塊,潛在市場空間在千億量級。
2020年康復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700億元左右
預測至2020年我國康復醫療產業規模有望達到700億元左右,年復合增速不低于20%。
我國衛生總費用從2005年0.8萬億增長到2015年3.9萬億,占GDP比重穩步上漲;入院人數也從0.7億增長到2億,人均衛生費用翻兩番,行業空間巨大。
目前康復資源主要分布在殘聯、衛生、人事及社會保障、民政、教育以及社會機構六大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康復醫療行業雖然需求巨大,但體系不完善,我國綜合醫院康復科及康復??茩C構數為3800家,占比28.4%,康復床位數98992,占比2.2%,康復醫護人員數39833,占比0.72%,未形成系統、完備、充足的康復醫療供給體系。此外,缺乏統一的行業管理標準;康復機構規模小、檔次低、數量少,建設水平有待提高;康復機構定位不明確,缺乏可借鑒的成功模式。
2020年醫藥電商市場規模有望達330億
中國醫藥電商現在仍處于成長初期,政府對于處方藥銷售監管嚴格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十二五”期間,中國網上藥店市場的總體規模由2011年的4億元迅速增長至2015年的152億元,五年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71.67%。中國醫藥電商的滲透率目前僅為0.35%,未來五年,醫藥電商年均復合增長率有望達到50%以上,至2020年,我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超過1100億元。
目前醫藥電商所售商品主要包括醫療器械、計生用品、醫藥和保健品四大類。未來醫藥物流必將走向專業化,第三方物流模式會成為醫藥物流的主要模式,醫藥電商的快速發展將會帶動醫藥冷鏈物流需求,為該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基因測序未來三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20%
從全球范圍來看,近幾年來基因測序市場飛速發展,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4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5%,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將達到117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1%。
基因測序儀增速已經放緩,預計2014-2020年測序儀的復合增長率是15.4%;基因測序生物信息學全球市場(目前測序行業最大的難點和瓶頸),2012-2018復合增長率23%。下游應用市場以科學研究為主,腫瘤檢測占下游最大的市場份額,下游應用市場開拓也是未來基因測序行業的主要增長動力來源。
未來幾年,大健康產業投資五大方向:
請進入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