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多地舉辦大健康博覽會。從博覽會的國內外參展商數據和達成的投資合作協議看,大健康產業彰顯出的市場潛力與商業前景的確值得期待。
大健康可區分為以產品為主導和以服務為主導兩大產業賽道,前者既包括醫療機構的物理設施與硬件辦公設備,也包括醫用藥品、耗材與器械,同時健康理念并不止步于患者的治療與康復,還應延伸到日常的預防和保健,因此健身、美容與營養食品也應當是大健康產品的重要門類;另外,大健康涉及的不僅僅是室內產品,還有室外公共健身設施,包括健身步道、騎行道、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從服務層面看,大健康產品既包括處于中游地帶的各種醫療保健品的運輸和流通,也包括處于上游環節的健康體檢評估與咨詢監測,還包括健康教育與培訓以及商業健康保險;此外,大健康產業具有跨界、破圈功能,包括健康與地產、健康與文旅嫁接融合而成的醫養產業也應當是健康管理服務的重要矩陣。
綜合起來,大健康產業應當包括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為主體的醫藥產業,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以融合跨界為主的醫養產業等五大基本產業集群;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大健康產業覆蓋到一二三次產業的全過程領域。由此也可以認定,大健康產業不應只是一個民生概念,關系到民眾的健康與福祉,同時也是一個經濟概念,關系到產業結構的升級,當然更是一個發展概念,關系到技術進步與產品創新,影響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節奏與程度。
比較來看,大健康產業規模在美國經濟的占比達到19%,日本為13%,整個發達國家超過了10%,而我國目前僅為6.3%,產業質地尚處開發初期。但是,我國則是一個慢性病大國,僅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就分別多達1.6億和1億人;另外,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60歲以上老年人達2.53億,65歲以上的老人也有1.75億,且二者中間有高達75%的人患有一種或者兩種慢性病,同時未來在50年內人口老齡化越來越重;而更重要的是,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曲線越來越明顯,除了關注綠色保健食品以及養生膳食外,百姓對醫養旅游、康體健身以及美容養顏的需求不斷增強,特別是新冠肺炎的發生,更驅動了大眾從心理層面對疾病防御和健康管理的進一步重視?;谝陨隙嘣獜秃弦蛩氐淖饔?,未來10年將是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事實上,圍繞著大健康產業的培育與完善,營養與保健食品首次被納入到“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則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及至前不久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性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此基礎上,過去10年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及《“健康生活2030年”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系列重磅文件,頂層設計的政策導向愈來愈強化,相應地推動路徑也越來越明晰。
正是基于市場層面的客觀需求以及來自政策層面的激勵與導引動能,2020年國內大健康產業規??蛇_10萬億,2030能夠增加到16萬億,更有樂觀預測將達到30萬億,但無論是保守預測還是樂觀展望,大健康產業將躍升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已經不容置疑。但同時又必須看到,撬動這一未來的巨大“新藍?!边M而引致大健康行業的需求井噴,仍然需要戰略上的不斷調焦以及市場微觀層面新動能的挖掘與激發。
首先,大健康產業的拓展離不開公共醫療產品的持續改良與優化布局。照目前的健康需求層次,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醫用藥品、耗材與器械配置與完善無疑處于主導位置,因此仍需要公共財政加大對公立醫療與衛生服務領域的投入,切實補齊行業短板,同時推進專利藥、中藥新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生物藥、化學藥新品種、優質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藥設備,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與健康機構。需要指出的是,在公立醫療與民營醫療機構的分工協作與功能定位上,前者應側重承擔和保障基本醫療需求,著重體現公益性和普惠性,尤其須強化對傳染病、慢性病的綜合防控以及重點職業病監測和管理,后者在涉足臨床疾病診療的基礎上,重點布局健康檢測、咨詢培訓以及醫養結合等健康管理服務。
其次,大健康產業的升維離不開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深度改造與全程布局。對于醫療等健康服務機構而言,一方面通過流量入口和集成數據可以發現更多需求,進而創造出豐富的健康消費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夠極大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增加醫療機構的診斷精準度,同時智慧醫院可以顯著增強求醫問診者的便利性感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到2024年,我國搭建大健康市場的數字化支出比重將由目前的3.3%上升到10.6%,相關的投入重點指向以下部位:全面建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信息系統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推動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的無縫落地,建成高質量的遠程醫療應用系統,開發覆蓋大健康需求的多種應用場景等。
再次,大健康產業的強體離不開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普及與素質提升。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大健康的核心是從治療轉向預防,從“治病”為中心轉向“治未病”為中心,因此,大健康產業需要從滿足下游需求向推動上游需求遷移,即幫助公眾形成健康風險的預防與發現能力,讓各種疾病苗頭隔離與扼殺在萌芽狀態,對此,須采取措施推動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老年醫學的真實落地,注重培育與支持全科醫學以及家庭醫生等各種健康服務新業態,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提速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的推廣與普及,借助數字化渠道與平臺向公眾實現自我健康管理的充分賦能。
最后,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健康教育的全面推廣與效度擢升。公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固然需要外部干預,但最根本的還是通過對自我行為的約束來實現,包括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勤于身體鍛煉與體育運動、注重飲食的合理搭配、克服不良嗜好等等,為此,需要在國民教育體系中提前植入健康教育,同時在大學開設健康教育專業,并支持相關培訓機構開展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鏈條。另外,要重點搭建起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推行所有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樹立健康家庭、健康社區、健康村鎮以及健康單位等健康標桿。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商業化不是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終極目的,公益性與惠民性才是大健康產業的最高圭臬,雖然民眾健康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對大健康產品尤其是醫藥產品需求的減少,但同時可以使醫療機構將更多精力轉移到疾病預防與控制上來,并且相應地健康管理服務需求也會大幅增加,進而帶動大健康產業的升級和優化。
請進入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