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可區分為以產品為主導的產業和以服務為主導的產業。應加大對公立醫療與衛生服務領域的投入,切實補齊行業短板,同時推進專利藥、中藥新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生物藥、化學藥新品種、優質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藥設備,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除了關注綠色保健食品及養生膳食外,對醫養旅游、康體健身以及美容養顏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強。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更提醒人們加強重視疾病防御和健康管理。大健康產業的市場潛力與商業前景值得期待。
一般說來,大健康產業可區分為以產品為主導的產業和以服務為主導的產業。
以產品為主導的大健康產業,既包括醫療機構的物理設施與硬件辦公設備,也包括醫用藥品、耗材與器械,并延伸到日常預防和保健,健身、美容與營養食品也是大健康產品的重要門類。另外,大健康還涉及室外公共健身設施,包括健身步道、騎行道、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所等設施。
從服務層面看,大健康產品既包括處于中游地帶各種醫療保健品的運輸和流通,也包括處于上游環節的健康體檢評估與咨詢監測,還包括健康教育與培訓及商業健康保險。應該看到,大健康產業具有跨界屬性,健康與地產、健康與文旅嫁接融合的醫養產業也是健康管理服務重要內容。
盡管前景廣闊,但必須看到,撬動這一“新藍?!比匀恍枰诎l展思路上不斷優化,并在市場微觀層面發掘新動能。
首先,拓展大健康產業離不開公共醫療產品的優化布局。按照目前的健康需求層次,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醫用藥品、耗材與器械配置與完善處于主導位置。因此,仍需要公共財政加大對公立醫療與衛生服務領域的投入,切實補齊行業短板,同時推進專利藥、中藥新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大力發展生物藥、化學藥新品種、優質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新型輔料包材和制藥設備,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與健康機構。
其次,大健康產業發展離不開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深度支持。對于醫療等健康服務機構而言,一方面通過流量入口和集成數據可以發現更多需求,創造出豐富的健康消費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能夠極大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增加醫療機構的診斷精準度。同時,智慧醫院可以顯著增強求醫問診者的便利性感受。因此,應建設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應用信息系統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應建設高質量的遠程醫療應用系統,開發覆蓋大健康需求的多種應用場景等。
再次,壯大大健康產業離不開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普及與素質提升。正如有關專家所言,大健康的核心是從治療轉向預防,從“治病”轉向“治未病”。因此,大健康產業需要從滿足下游需求向推動上游需求遷移,即幫助公眾形成健康風險預防與發現能力,把各種疾病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為此,應采取措施推動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老年醫學更好落地,促進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組織,加快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推廣與普及,借助數字化渠道與平臺幫助公眾實現自我健康管理。
最后,發展大健康產業離不開健康教育的全面推廣。公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固然需要外部干預,但最根本的還是通過對自我行為約束來實現,包括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勤于鍛煉身體與體育運動、注重飲食合理搭配、克服不良嗜好等。為此,需要在學校教育階段加強健康教育,并支持相關培訓機構開展靈活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形成全社會、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教育氛圍。(作者:張 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請進入微信公眾號
IHE大健康展
閱讀更精彩!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