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總有其兩面性,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YQ給急速發展的商業來了一個急剎車,許多行業出現斷崖式的滑坡,沖擊巨大;然而YQ的到來讓更多人在短期內提升了健康意識,后YQ時代,大健康產業成為熱門,被眾多投資者看好,即所謂的“風口”。
然而,疫情只是為大健康產業的熱度推波助瀾了一下,提升了全民熱度。其實,早在幾年前,大健康產業就已展現了黃金賽道的魅力:
20年前沒有健康產業,如今健康產業成了全球經濟中唯一“不縮水”的行業,早已被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一書中曾預言,健康產業將成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企業機遇與挑戰并存,也是速度與實力的比拼。那么,大健康企業如何從技術變革、消費升級、政策趨勢中,捕捉到產業發展的窗口機遇?
同一種食物,不同人吃下去,產生的效果一樣嗎?NO!
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由于個體受其遺傳背景、代謝能力和腸道微生態等因素的影響,對營養素的需求和實際干預的效果存在顯著差異;與此同時,不同疾病狀態下患者對特定營養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而精準營養(個性化營養)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精準營養”是以營養基因組學為理論,配合體檢、基因檢測或癥狀型方法,發現個體在營養元素吸收利用能力方面的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元素平衡。換句話說,精準營養就是為客戶量身打造的個性化營養建議,通過合理飲食、運動方案和科學補充營養補劑,實現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以達到維持機體健康、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發展的目的。
作為可以有效促進人體健康、預防疾病的重要干預手段,“精準營養”對提高國民的整體營養健康水平和生命質量發揮積極作用,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精準營養市場價值約為72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15億美元,2020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03%。
精準營養市場數據
與此同時,精準營養也由概念落到了實處。在中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印發,標志著國務院將國民營養和健康正式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在美國,營養學會已將個體化營養作為“21世紀營養科學需要優先發展的6個領域”之首,進一步印證了精準營養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個體差異的原因,造成每個人在營養素的吸收、合成、轉運、代謝方面存在不同?!皞€性化營養”或“精準營養”成為食品飲料領域重要的發展趨勢。隨著精準醫療個性化營養越來越普及,很多品牌通過結合便攜靈敏的檢測儀器事先了解個體在營養元素吸收方面的能力,為普通人群或亞健康人群量身設計出營養方案,補充適合自己的營養元素,讓身體更加健康。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處方?!币浴八幨惩础睘槔碚摶A的食療文化,作為中醫文化中“最接地氣”的一脈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極受熱捧。古代社會,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藥食同源”在日常食補或疾病保健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與百姓的健康密切相關。隨著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回歸自然”,關注健康,注重食療營養保健。
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國保健食品市場包括“藥食同源”產品產值已達3000億元以上,且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長。2017年,藥食同源品種發展勢頭強勁,相關品種需求總量增長率為9.5%,遠高于非藥食同源品種。隨著中藥飲片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型布局藥食同源類產品,將一些滋補類藥材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從而刺激此類藥材銷售不斷增加。
2014年—2017年藥食同源與非藥食同源需求總量增加率對比
中國是中草藥生產大國,但中國的中草藥遠遠沒有開發出其該有的經濟和食療價值。目前,中國“藥食同源”中草藥種植與開發的相關研究正在國家層面加快進行。據統計,全球有40億人使用天然藥物,有120個國家和地區從中國購買天然藥物;全球植物藥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其中歐洲市場150億美元、北美市場50億美元。
食藥的發展可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促進產業升級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經濟發展。我國“藥食同源”產業通過充分發揮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不僅有了法律地位和政府政策的保障,再加上頂層設計對“治未病”等知識的普及,“藥食同源”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市場也將越大。在產品、企業、監管3個方面三管齊下,一定能在大眾健康產業的發展進程中揚帆起航。
隨著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人民健康需求的不斷提升,大健康作為一種全局的理念應運而生。
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健康中國”概念以來,“健康中國”作為一項長期國策,其重要性不斷凸顯;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提到大健康產業是“健康中國”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18年兩會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獲批,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取消,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大健康”已上升為國家級戰略。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大健康產業步入了快車道,憑借獨特資源和市場優勢,一舉成為資本角逐的重點領域之一。目前,中國的健康產業只占GDP的5%-6%,發達國家占到了15%-20%。有數據顯示,2018年大健康市場規模達4.4萬億,據預測,至2022年大健康市場規模將達7.4萬億元,到2030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16萬億。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的提出將為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目前,美國大健康產業是僅次于房地產、金融以及制造業的第四大產業,占整個GDP的17.8%,加拿大、日本等國超過了10%,而我國只有3%。美國2011年大健康相關人均消費為100美元,而我國同期人均消費值僅為7美元,這都表明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空間很大。
2016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5.6萬億元,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產值規模有望占到GDP10%以上。
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活躍的市場投資,使大健康產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企業如沐春風。那么,大健康企業如何洞悉先機,布局中國大健康產業的未來,享受頂尖科技產業結合帶來的紅利?又如何在全產業被啟動升級之后,快人一步,占住細分領域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2021新營養領跑峰會·第三屆「營養盒子」大會暨頒獎盛典(2021年6月3日-5日)期間,現場將有多位嘉賓圍繞大健康領域的相關問題進行分享,共同探討現階段我國健康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