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10時,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4號,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正式掛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成立,意味著疾控機構職能從單純預防控制疾病向全面維護和促進全人群健康轉變,新機構將承擔制訂傳染病防控政策等五大職能。
據悉,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是隸屬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管理的副部級機構,將負責制訂傳染病防控及公共衛生監督的政策,指導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規劃指導疫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指導疾控科研體系建設,公共衛生監督管理、傳染病防治監督等。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成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新機構的成立意味著防控戰略前移,有利于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建立一個覆蓋范圍比較廣的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夠全面提升我國疫病防控水平和救治能力。因此,新機構的成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組織并調動全國的力量進行防控,開展預防工作。另外,建立一個覆蓋范圍比較廣的國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夠全面提升中國疫病防控水平和救治能力。因此,新機構的成立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突發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組織并調動全國的力量進行防控,開展預防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也一直是大健康產業理念的核心,大健康產業可分為以產品為主導的大健康產業和以服務為主導的大健康產業兩大類,二者均偏重于預防、保健。與傳統醫療注重疾病治療,病患解決不同的是,大健康偏重預防和保健,更多的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大健康產業結構更側重疾病早期,防病于先。
事實上,健康問題越來越被普通大眾乃至國家所重視,從各項政策的出臺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醫療健康產業的不斷發展,未來5-10年,我們將迎來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改革的真正質變。因此,要從單一的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的防治模式:
一、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如果等到身體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發生質變的時候,再尋求彌補,往往的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所以我們一定要在事前控制,也就是說人們在沒有得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人們通過補充營養素消息消除致病的因素減免或者減少它對人體的侵害,就可以保證不發病,或者是雖然病了也不會加重。
、預防為主的大健康體系,能夠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降低社會醫療成本。預防為主,就是中醫治未病的一個完美的詮釋,比如腫瘤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只是當我們發現這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最佳的治療時間,所以如果早發現、早診治、早治療腫瘤也可以治,很多人都認為定期體檢和排除癌癥,沒有必要花錢去做健康管理,更不必要,其實這種觀點是很錯誤的,我們要加強自我管理意識,將所有的病殺死在“搖籃”里,這樣的話不僅會那個增強自己的身體健康,還可以降低我們整個社會的醫療成本。
三、大健康的觀念,就是要將自己病的線路轉向我國治未病的理念我國大健康的觀念就是要以預防為主,讓大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相結合,對居民進行無縫化的健康管理。從單純的治療疾病轉向預防與治療并重,將末端整治變成源頭治理。
四、讓不生病、少生病與治好病,并重視全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健康中國作為我國發展的基本方略,其核心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堅持對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及醫療衛生等因素進行政府主導和社會調度相結合,強調早發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實現全民健康。
歡迎關注北青網健康,了解更多大健康資訊!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