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養老與健康問題被推至輿論中心。如何妥善解決養老和健康問題,如何為養老和健康提供更豐富的產品、更貼心的服務,將成為商業保險公司接下來需要回答的問題。
近年來,保險公司已經通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服務質量,開始回答健康、養老的難題,展現“保險姓?!北举|。
“居民的養老保障需求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應對長壽風險,避免因長壽造成養老金儲備不足;二是應對經濟周期下行和資本市場波動風險,實現養老金的保值與增值;三是為養老生活構建附加保障,有效獲取健康與養老服務資源。保險恰可在滿足上述需求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和價值?!贝蠹冶kU總經理徐敬惠表示,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保險業特殊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產品端、服務端、能力端。在產品端可提供兼具風險保障和財富管理功能的商業養老保險、養老保障產品、保險資管產品;服務端可提供醫養康養有機結合的養老服務、與保險產品相嫁接的康養服務、財務收支規劃服務等。
為增強老年人民生保障能力,推進老齡工作相關制度的完善和銜接,近年來,保險業不斷推陳出新,逐步豐富養老產業商業保險體系,為老年人編織民生保障網。
在產品端,積極參與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業務試點,推進惠民政策落地。
在服務端,投資興建養老社區。據統計,目前市場上已有13家保險機構投資的近60個項目,為全國20余省市提供床位數達8萬余張。通過保險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促進第三支柱商業養老金的積累,實現對全生命周期醫養康寧的服務。
另外,保險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服務長期護理保險。近日,銀保監會再次發布《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服務的通知》強調,推動保險業做好長護險制度試點服務工作,規范保險公司經營服務行為,推動行業發揮專業優勢參與社會治理。目前,我國長護險試點已滿五年,全國已有49個城市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報銷水平總體為70%左右,覆蓋近1.2億參保人。商業保險機構在政策落地、組織實施、資金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的經濟負擔。
“健康保險尤其是短期險,現在購買的人員比較多。數據顯示,在‘十三五’期間,健康保險新增保單件數超過了16億張,保額近300萬億元,健康保險賠付量達到2.5億人次?!便y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此前表示,商業健康保險要回歸本源,要強化它的保障功能,一方面,要盡量推出一些保險責任期限長的長期健康保險;另一方面,要鼓勵引導保險公司在商業健康保險保障范圍設計上,盡量把目錄外合理的醫療費用作為商業健康保險的保障責任范圍,降低人民群眾的實際醫療負擔。
對此,保險公司在積極開展基本醫療保險經辦、大病保險等政保合作業務的基礎上,參與各地的“惠民?!表椖?。數據顯示,全國總共推出了140款“惠民?!?,覆蓋26個省份和4個直轄市,受眾群體范圍極大,獲得很好的市場效應。另外,保險公司加速推進大健康戰略,在互聯網醫療、實體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基金等方面實現突破,打造“醫、藥、險”閉環。
保險公司進入醫療養老領域有著先天優勢,是產業的自然延伸,通過深耕健康產業鏈,可提高整個產業的效率。
“80%醫療險的保費最后要花到醫療機構去?!碧┛当kU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劉挺軍認為,壽險的本質是照顧人的生老病死,因此,除了提供保障的解決方案之外,更要提供醫養的實際解決方案。
近幾年,保險公司積極布局實體醫療,為打通保險支付與客戶醫院的就診體驗,不斷推進與三級甲等實體醫院的線下深度合作。例如,中國太保在浙江進行試點,在頭部醫院內設立太保診室或者太保服務站,為客戶提供導醫、陪診、綠色通道等一系列服務,串起院內就醫的各個環節,提供差異化的太保服務的體驗。針對目前供給小、需求大的術后康復以及長期護理領域,中國太保還在探索多種方式進行布局,結合建設中的養老社區,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