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年中最熱的魔鬼時間今天正式拉開序幕。
我們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園去晨練。清晨,植物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吸收氧氣,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樹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前,燒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另外,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過多新鮮氧氣,相反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于6點。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于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俗話說“冬養三九,夏養三伏”,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暑濕之毒最兇,但也是養生避病的好時機,為您整理了養生十大關鍵點,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
三伏基本是和高溫、汗流浹背劃等號的,熱浪滾滾,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都不淡定了,在播報天氣新聞時說:“熱不僅僅是今天的事兒,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熱情似火的艷陽天,原本想空調WiFi西瓜,卻熱得差不多能出鍋撒把蔥花?!边@話還真的不夸張,以新疆吐魯番為例,最高氣溫達48℃,地表氣溫達到88℃,成了名副其實“火焰山”。
北京衛視節目上講了這么一件事,北京的張阿姨在跳廣場舞時汗流浹背,最后因為心臟衰竭導致死亡。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因為過量流汗,造成缺鉀。而決定生命的是在人體血清中的一克鉀,缺少這一克的鉀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谷類是鉀來源的主要食物。大米里有鉀元素,比大米含量更多的是一些粗雜糧,比如小米、蕎麥含鉀量都很高。運動后,可以喝一碗米湯,補鉀效果超好。缺少這一克的鉀就有可能導致我們失去寶貴的生命。
三伏飲食要注意,多吃各類豆類、豆腐皮、蓮子、花生米、蘑菇等含鉀量高的食物,其中南瓜和土豆是高鉀低鈉食物的首選。
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中醫養生的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夏季該熱就熱。在機體陽氣最旺時,如果用冷飲等寒涼之物加以抵抗,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當然熱性體質可以適量吃冷飲,寒性體質還是不碰為好。
喝一杯熱茶其實是解暑的法寶。因為伏天人體流失的不僅是水分,很多電解質也會流失掉,綠茶不僅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可以對人體流失的電解質進行迅速補充,進而維持體液的動態平衡。
由于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至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西瓜、冬瓜和苦瓜、絲瓜等瓜類是常見的當季果蔬,能清熱解暑、養陰利濕。
除了吃瓜,還可以適當吃參,夏天最好的補氣藥是西洋參,這是參中唯一一個不上火、不傷陰的參。即便有陰虛、口干口渴的問題,西洋參也照樣適用。因為它是氣陰雙補的,特別是汗出過多,人覺得很疲憊、心慌的時候,適合用西洋參泡茶飲,對苦夏者很有利。
如果一動就渾身是汗,可以泡黃芪大棗茶喝,既補氣又補血。
民間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看重的是姜的溫陽作用,這與冬病夏治原理有點類似,即在人體陽氣盛的時候,借助于姜把陽氣進一步激發出來,還能保護身體別被寒涼食物傷害太過。
具體用法:早晨起床后,可把姜切薄片,用生抽、醋等調料根據個人口味略泡一會,做成小咸菜,配早餐吃。把姜切成末,配紅糖,沖成紅糖姜水喝也不錯,尤其是如果吹空調受涼感冒初期,喝一杯能驅除寒氣,利于康復。
炒菜的時候,別忘了切幾片姜放里面,因為應季蔬果多為寒性,放點姜能平衡寒性。
因為夏天貪涼引發腎病腎衰的病例實在太多了!從外面一身汗回來或者在運動后,對著風扇或空調吹,濕氣會借機順著張開的汗毛孔進入人體,損傷陽氣。
夏天吹風,尤其不要對著肩頸和腰部、膝蓋吹,這些部位都特別容易被寒濕等外邪侵襲,所以常待在空調房的人,應把膝關節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如果褲子不過膝,最好蓋點東西。穿衣服,要過肘過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頸椎.
使用電風扇時,以30分鐘到一小時,距離以2米左右為宜。吹空調以26℃~28℃為宜,不要在大汗淋漓時立即進入溫度很低的空調房,有汗時要進入空調房先換掉濕衣、擦干汗水。
夏天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大多數人都坐著吹空調、吹風扇,看電視,可能一兩個小時都不挪窩。殊不知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日久則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而且內臟脂肪都是坐出來的。
坐著玩手機,不妨隔40分鐘就起來走動一下,拍打一下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通過外力作用促進皮膚、皮下血管的舒張,可以疏通經絡。拍打完還可以抬起兩腳腳跟踮腳,促進下肢血液回流,鍛煉身體的平衡能力。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運動的口頭語,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園里隨處可以看見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
鍛煉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夏季運動比較適宜選擇早晨或傍晚,地點選擇在有遮陽的地方。運動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到1小時為宜,夏季要適當出汗,但并非要運動到大汗淋漓才好。最好采用有氧勻速運動,比如快走或者游泳。
相較而言,游泳是比較好的鍛煉方式,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不易中暑。
三伏天悶熱、濕度大,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于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飄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
建議三伏天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三伏天,好多人貪涼喜冷,有洗涼水澡的習慣,其實這樣洗浴并不可取。熱天冷水洗浴、涼水洗頭很容易導致“寒邪”入體,產生肌肉血管收縮、神經緊張、血壓升高、心悸氣短胸悶等癥狀。
如果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冷水浴,更極易誘發腦出血、腦梗塞、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癥。
夏天無論如何炎熱,熱水澡遠比冷水浴降溫效果好,如果是運動過后,一定要等汗歇了再洗澡。雖然洗熱水澡當時感覺可能更熱,但稍微休息一下,就會感覺到涼意和舒適,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冬病夏調,源于《黃帝內經》提出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是夏季最熱的時候,根據《內經》所述,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此時人體經脈氣血運行充盈,毛孔張開,有利于藥物吸收。此時調理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氣,調整陰陽,從而達到減少冬季發病頻率的效果。
適合一切陽氣虛衰的人群,比如伴有手足發涼、少腹冷痛、畏寒喜暖等一切陽氣虛衰、寒邪侵襲之證,還可以用于養生保健。
老人們常說,“伏天汗不流,病來急白頭”,意思就是人應該順應自然,夏天體驗炎熱的感覺,讓身體多出出汗。
夏天出汗少,感冒、關節炎、失眠就會找上你,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發病率也是成倍上升。所以,夏天不要長時間待在封閉的空調房中,早晚可以適當運動,健步走就是不錯的選擇。
晚上回家后再打開空調(27度左右),房間門打開互相通風,保持各房間溫差平衡,營造涼爽的環境更有利于入睡。不過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因為運動過程中,體溫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運動脫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出汗之后,全身毛孔處于一種打開的狀態。
這時如果沖冷水澡,寒氣就會侵襲人體,導致風寒濕邪。容易手足發冷、小腿抽筋、雙目視物不清,甚至發燒。即使是洗完熱水澡,也不能馬上吹空調、風扇,特別是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注意。
夏季可以多用熱水泡腳、泡澡,不僅能預防腳部疾病、祛除暑濕,還能提高睡眠質量,對心血管也有一定好處。
水溫以40℃-45℃,溫暖舒適為宜。水溫太高,不僅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曬太陽在中醫里被稱為“天灸”,也就是老天給我做艾灸。我們都知道艾灸是大補陽氣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辯證。而“天灸”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屬于中醫里的“溫補之法”,沒有任何副作用,適合所有人。
夏天可在早上8點前和下午5點后曬曬太陽,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傍晚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后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注意曬太陽的時候身邊帶個水杯,及時補充水分。
夏天少吹空調,多運動,不穿露臍裝、露背裝,注意腰、腹、腿足及后背的保暖。
穿平常的夏裝即可,切不可追求標新立異穿露臍裝。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