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跡認為,大健康是在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及生老病死,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通過科學的健康生活、正確的健康消費等自我健康管理,達到從個體身體健康到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的一種全局性健康觀念。
大健康產業是指圍繞大健康理念而布局所有相關的信息、產品、服務等類型產業業態的組合,覆蓋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情志管理和末病管理等。
大健康產業包括醫療、營養保健、醫療保健器械、休閑保健器具、健康咨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產品、服務、信息等的生產、銷售、服務、傳播和消費的產業。與傳統的健康產業相比,樸跡認為,其出售的不是單一產品,而是為人們提供健康生活解決方案。
大健康產業集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輻射面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等優點于一體,符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主流理念,且有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提升健康服務能力、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改善人力資本、提高全民健康福和保障改善民生等重要功能。大健康產業是一項拉動內需增長、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優勢潛力產業,樸跡預計其將日益成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集群。
從我國居民健康狀況來看,各類慢性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第一大致死性疾病,亞健康問題嚴重,癌癥死亡呈明顯上升趨勢。心血管病、各種腫瘤、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人數2012年就達到了2.6億,中國人因慢性病而死亡占到了整個疾病死亡率的85%,因慢性病而引起的疾病負擔占到中國整個疾病負擔的70%。我國研究人員在2013年發表的一項糖尿病流行病調查報告指出,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大約是1億人左右,而處于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則接近5億?!吨袊鞘邪最I健康狀況白皮書》指出,在城市白領人群中,有76%屬于亞健康狀態,過度疲勞、超重、心血管問題、睡眠問題等是亞健狀態的典型表現。三次全國死因調查顯示,過去30年我國人群惡性腫瘤標化死亡率由75.6/10萬上升至91.24/10萬,與生態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的死亡呈明顯上升趨勢。據統計,2015年我國在老年癡呆癥上的花費就超過3000億人民幣。
世界銀行在2015年底一份關于老齡化的報告《長壽與繁榮: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老齡化社會》中指出,目前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的36%居住在東北亞地區;預計到2030年,癌癥、心臟病、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等與高齡相關的慢性病患者將占這個地區全部疾病患者的85%。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18年全球由老年癡呆癥引發的疾病花費將超1萬億美元,2030年將達到2萬億美元。到2018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將達到2.5億,老人對健康需求的關注越來越高;樸跡研究發現,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輪流照看老人,現在多為獨生子女,老人更需依賴健康醫療機構。
到了21世紀,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大健康時代”。圍繞著“健康”,我們需要發展出能夠對機體病理變化進行早期監測的新技術,發展出能夠維護健康和預防疾病的早期干預方法,建立起對個體全生命周期進行健康管理的社區系統,創造出能夠支撐全社會以及個體對健康維護費用需求的健康保障系統。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意識蘇醒,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并被重視,健康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日益惡化的環境狀況,個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壽命延長,慢性病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慢性病和亞健康對健康的影響不斷升級,且呈年輕化趨勢,成為驅動我國大健康產業需求端爆發的內在因素。
從政策面看,相關政策對大健康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持續驅動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康中國”的戰略,強調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首次提出“健康中國”概念,指出“健康是群眾的基本需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2016年國家衛計委提出,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 年)》編制工作,突出強調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于2020年、2030年超過8萬億元和16萬億元,“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從2015年的76歲要增至2030年的79歲。十三五規劃建議將“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持續不斷的健康相關政策出臺,令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迎來政策蜜月。
2016年,健康服務產業鏈五大基本產業群情況:一是以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規模為28062億元,占比50%;二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規模為5322億元,占比9.5%;三是健康養老產業,規模為18525億元,占比33%;四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規模為2644億元,占比4.7%;五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規模為1520億元,占比2.7%。
從大健康產業結構來看,樸跡發現美國的發展比較全面,涉及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醫院醫療服務、醫療商品、健康風險管理服務、長期護理服務等多個領域??傮w來看,美國在健康保健和服務方面發展較為成熟。我國的健康產業仍以“醫院醫療服務、醫療商品”為主,占比達到95%,而美國的比重合計不到35%。與中國“以疾病的治療”為主的醫療相比,美國不光重視疾病的治療,更加重視疾病的預防、健康促進、慢性病管理等健康風險管理工作。目前,美國有70%的人享有健康管理服務,而中國享有這項服務的人群不足0.1%。
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偏小,但增速遠高于發達國家。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產業相關股票市值約占總市值的13%,全球健康產業占GDP15%,美國超過20%,中國約為8%(2017年),發展空間極為廣闊。2010年以來,全球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4.0%,北美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為3.8%,而我國健康產業的復合增速高達19.4%,是全球增速的5倍。2010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規模為1.55萬億元,而2016年達到5.61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9.4%,若按此增速擴張,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0.5萬億元。
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164家上榜企業分布于18個領域,其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大健康、文化娛樂和物流為集中爆發領域,數量占比達到56%,僅大健康領域數量占比達到8.54%。
僅2017年就有多家大集團進入大健康產業:
2017年4月馬云創辦阿里健康,搶先入局健康產業,拿下近400家醫院,之后聲勢浩大的賣保健品。馬云直言:“中國下一個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領域”。
2017年8月萬達布局醫療,成立大健康集團。
2017年9月華潤置地大規模布局醫療、養老和大健康產業。
2017年9月GIO華興控股集團聯合多家機構簽署康養產業發展協議。
2017年10月泰禾集團宣布5年投資500億做健康醫療的戰略思路。
此外,雷軍打造了身體健康監測的小米手環、小米體重計,探索大健康數據;騰訊整合執業醫生資源,上線健康咨詢業務;百度也開發了百度健康……各行各業大佬紛紛通過自建或投資并購、跨界合作等形式殺入大健康這片戰場。
分為“健康照護器材與服務”、“藥物、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兩大領域。
根據產業活動形態的不同,健康產業可分為健康制造業和健康服務業。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在健康產業的推廣應用,近年來崛起了一類新型的分支,即“平臺+硬件+服務”的“新健康產業”。
根據與人類健康關聯度的不同層次,可以把廣義健康產業劃分為:
(1)醫療產品;(2)醫療服務;
(3)輔助醫療;(4)康體養生;
(5)健康管理;(6)健康食品;
(7)健康環境;(8)心理健康;
(9)健康文化;(10)其他相關的服務業。
(四)按層次分
作者:樸跡產業研究 艾晏坤
匯聚產業鏈上下游,聚焦品質板塊
營養品、營養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運動營養食品、康復營養、保健食品、母嬰食品、健康食品、蜂產品、功能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膳食補充劑、維生素和礦物質食品、新資源食品等;
人參、鹿茸、蜂乳、角鯊烯、海豹油、蜂蜜、蛤士蟆、龍眼肉、海參、燕窩、阿膠、西洋參、鱉等;
家用檢測類產品、家用治療儀器、家用保健類產品、家用護理產品、家用消毒凈化類產品、家用急救類產品、醫療智能穿戴等;
包裝飲用水產品、富氫飲用水產業類、功能飲用水及設備類、高端水的配套服務、高端進口健康食品、健康零食、健康飲品及果汁、低脂食品等;
中藥飲片及藥膳食療、中醫理療及保健產品、養生理療服務及技術加盟、中醫器械及設備、養生慢病管理等;
產后康復設備及用品、全國母嬰服務及加盟、孕產婦護理及嬰幼兒產品、營養健康食品、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商;
健康管理類、醫療旅游、康復醫療及工程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運動康復設備、中醫診療設備、家用醫療設備等;
食用油、營養健康高端油、大米、雜糧及主食、米制品、糧油機械、其他機械、包裝設備及材料、檢測儀器、新技術/新成果、有機食品及用品等;
食品加工機械、食品包裝設備、食品飲料機械、包裝材料、配套器材、包裝印刷機械;